摩擦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常常导致能量损失和材料磨损。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宏观超润滑性的概念应运而生,为减少摩擦和提高系统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宏观超润滑性指的是在宏观尺度上,两个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接近于零的状态。这种现象通常通过特殊的材料组合或表面处理技术实现,如利用特定的润滑剂、表面涂层或纳米结构设计。
一、实现宏观超润滑性的方法
表面涂层技术:通过在接触表面施加1层具有超低摩擦特性的材料,从而实现超润滑效果。
纳米结构设计:利用纳米尺度的表面结构,可以创建微观的“轴承”,在宏观尺度上实现超低摩擦。
特殊润滑剂:某些润滑剂能够在接触表面形成1层稳定的润滑膜,显著降低摩擦系数。
二、宏观超润滑性的应用
机械工程:在机械工程中,宏观超润滑性可以减少机械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寿命。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超润滑性有助于减少飞行器的摩擦阻力,提高能效。
生物医学:在人工关节等生物医学应用中,宏观超润滑性可以减少摩擦,降低磨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假体的使用寿命。
三、宏观超润滑性面临的技术挑战
材料尺寸限制:目前超润滑现象多在纳米或微米尺度实现,扩展到宏观尺度存在挑战。
表面粗糙度问题:宏观尺寸零部件很难达到微观尺度下的平整度要求。
工程化应用的挑战:在宏观工程接触尺度,材料表面存在无序、吸附和缺陷等问题。
四、克服技术挑战的策略
使用二维材料:在超高接触压力下使用二维材料涂层实现宏观结构超润滑性。
表面结构设计:通过激光刻蚀等技术在工程基材表面构筑微纳凹凸体。
异质二维纳米结构润滑层:设计制备特殊的异质二维纳米结构润滑层,实现每个接触点上的超润滑态。
五、如何通过材料科学的进步提升宏观超润滑性的性能
开发新型二维材料:利用二维材料的独特性质,在超高接触压力下实现宏观结构超润滑性。例如,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大气环境下检测到了厘米以上长度碳纳米管管层间的超润滑现象,这显著提高了超润滑尺度,并降低了摩擦剪切强度。
表面设计与处理技术:通过激光刻蚀等技术在工程基材表面构筑微纳凹凸体,将宏观面接触分解为微纳点接触,有助于实现宏观超润滑性。
异质二维纳米结构润滑层:设计制备特殊的异质二维纳米结构润滑层,利用层-层接触滑移方式、层间弱的化学相互作用和非公度的晶格匹配,实现超润滑性。
范德华异质纳米粉体的应用:开发简易方法,通过掺入石墨烯边缘氧削弱纳米粉体边缘钉扎效应,实现二维纳米粉体到异质结转化,制备出的材料在宽温域和宏观尺度上实现结构超润滑。
液体超润滑材料的开发:兰州化物所的研究人员设计开发了基于天然有机酸的液体超润滑材料,将磨合期缩短至几秒内,并在更低的接触应力下实现超润滑状态。
共价/离子型异质二维叠层复合设计:利用共价型化合物和离子型化合物的协同润滑效应,阻隔相邻层间的强化学相互作用,削弱宏观摩擦过程中的不利作用。
探索超润滑的可持续性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实现超润滑性的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上述方法,材料科学的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宏观超润滑性的性能,推动其在机械系统、节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